昨晚,对美股上市的斗鱼的众多股东们而言,实在难熬。
一夜时间,斗鱼股价大跌10.2%,2.83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
这是斗鱼今年7月17日上市以来的单日第二大跌幅。上一次是8月13日,当晚,斗鱼大跌了10.98%。
作为今年以来中概股最大规模的赴美IPO,背靠大股东腾讯的斗鱼,当时募得了7.75亿美元。上市当天股价虽然一度破发,但最终收于11.5美元的发行价,市值一度高达37.33亿美元。
历时五年,斗鱼上市,被市场称为“鱼跃龙门”。敲钟前,斗鱼的CEO陈少杰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斗鱼的高光时刻,但不是巅峰时刻。”
不过,说这话时,陈少杰可能没预料到斗鱼如今的状况。
虎牙和斗鱼作为直播行业内商业模式极度相似的两家公司,一直都是你追我赶的态势,而斗鱼由于其大主播优势一直领先一个身位。但这种胶着的战况在2018年虎牙率先上市发生了逆转。
错失上市最佳时机进而落入被动地位的斗鱼,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赶超。但就目前来看,上市以后的斗鱼,距离其巅峰时刻貌似越来越远。
01
股价突然暴跌:
当天市值蒸发近3亿美元
这是斗鱼昨天的股价走势图。
图片来自:choice金融数据
低开后,斗鱼的股价一路下挫,卖盘似乎很间接,最终报收7.66美元/股,跌幅10.2%,当天市值蒸发约2.83亿美元。
实际上,这并不是斗鱼上市以来的第一次暴跌。
自2019年7月17日上市,至今不到3个月,斗鱼的股价是涨多跌少。
从日线上看,斗鱼的股价在上市第二天达到11.8美元/股的短期新高后,并大幅下挫。
自那以后,斗鱼的股价一路震荡下行。
图片来自:choice金融数据
截至10月15日,斗鱼市值24.87亿美元,市值较最高点38.61亿美元已经跌去近35.6%,蒸发13.7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五,斗鱼的股价还短暂反弹。当日,斗鱼股价报收8.53美元/股,涨幅5.18%。
但仅仅一个周末过后,斗鱼的股价再次崩了。
02
斗鱼发生了什么?
对于股价突然暴跌的原因,我们致电斗鱼内部人士,对方表示根据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只有财报发布相关的部门才能回复这类问题。
一般而言,影响股价的因素要么是业绩,要么是有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而当下并非业绩发布的时间节点,这意味着受业绩影响导致股价暴跌的原因基本可以排除。
而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项,目前比较重大的是:
斗鱼头部主播“冯提莫”在10月8日发布微博称:与斗鱼平台的合约已经于9月30日约满,未来的活动还在洽谈中。
图源微博
冯提莫的微博自然引发了行业热议。
作为斗鱼的主播一姐,冯提莫是目前主播行业里少有的兼具热度跟话题讨论度的知名主播。
从商业角度,冯提莫不仅是斗鱼的流量担当,也是斗鱼的品牌担当。尤其是现在头部直播平台都对当红主播求贤若渴,冯提莫跳槽到任何一个平台对斗鱼而言,都是不小的冲击。
为此,严肃财经向斗鱼内部相关人士致电询问主播离职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对此事的看法,对方回复如下:
2019年9月30日斗鱼与冯提莫合约到期,双方还在洽谈新的合约,这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过去几年,电竞直播成为互联网风口之一,广大主播和斗鱼都享受了直播行业发展的红利,我们始终致力于和主播之间建立“共同成长、彼此成就、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03
斗鱼的护城河,在哪里?
从消息面上梳理,冯提莫合约到期的信息似乎是目前能找到的与斗鱼股价暴跌关联度较高的原因。
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是由于冯提莫合约到期问题引发斗鱼的股价暴跌,那市场就有理由质疑斗鱼的商业模式是否有足够的护城河。
仅从用户数据上来说,斗鱼是“中国最大的游戏直播平台”。而奠定这个江湖地位的基础,是斗鱼极为看重的大主播资源。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3月,斗鱼与国内TOP100游戏主播中的51位签订了独家直播合同,包括8位TOP10主播。2018年,具有职业电竞背景的48位头部主播吸引了超过1.2亿用户观看。
根据斗鱼发布的二季度财报,2019年Q2的总营收达人民币18.727亿元(约合2.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净利润则为人民币2320万元(约合34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净亏损人民币2.287亿元;经过调整后(non-GAAP)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260万元(约合770万美元)。其中视频直播营收为人民币17.083亿元(约合2.488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直播所得的营收依然是斗鱼的主要收入。在第二季度中,斗鱼的平均付费用户达到670万人。而用户付费购买礼物打赏主播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但大主播资源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成为流量担当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
过去一年,直播行业里出现的几次大型负面事件,均来自斗鱼。以被封号的陈一发儿为例,陈一发早期在斗鱼是与冯提莫齐名的头部主播。在2018年有网友举报陈一发在2016年直播过程中有“伤害民族情感”等不当言论和行径。为平息舆论,斗鱼以封号处置。
陈一发事件不仅使斗鱼折损一名头部主播,就连品牌形象也受到不小牵连。
事实上,对于众多直播平台而言,大主播资源是其迅速在直播行业站稳脚跟的基础,但这个竞争壁垒并不足以成为斗鱼的护城河。因为大主播的粉丝对平台的黏性远远比不上对主播的忠诚度,而培养出一个拥有大批粉丝的当红主播则需要巨额的投入。
这种尴尬的境地,与10月14日同样遭遇暴跌的如涵控股颇为相似。
如涵控股于2019年4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作为“网红电商第一股”,上市当天如涵控股开盘价为11.5美元/股,开盘即跌破发行价12.5美元/股,盘中股价持续下跌,收盘大跌37.2%,市值跌至6.49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2日据外媒报道,日前包括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在内的10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均对如涵控股发起了集体诉讼,对如涵控股进行调查并寻求索赔。
投资者们怀疑如涵的招股说明书中遗漏了重大不利事实,导致其IPO后股票价格从发行价的12.5美元一路下跌,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根据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Bernstein Liebhard LLP的声明,如涵控股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虚假、误导性描述,违反了1993年《证券法》,具体体现在:
在如涵控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这家公司的网店数量已经减少了近40%;
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如涵控股的全服务网红数量已经减少了近44%;
该公司来自全服务部门的净营收环比减少了46%;
被告在所有相关时间段关于其业务、运营和前景状况的陈述存在重大虚假和具有误导性嫌疑,并/或缺乏合理性依据。
集体诉讼在美国并不鲜见,但投资者的质疑却并不是无的放矢。
如涵所谓的MCN模式之下,网红张大奕向如涵控股贡献其收入的51%。而后者为其提供粉丝运营、开店、供应链、物流、客服的全链条支撑,相当于自营电商,这块业务贡献如涵收入的9成。另一块是让旗下网红为其它品牌导流,提供营销服务。
但回归到经营层面上,虽然如涵控股有113位网红,但前三位却贡献了55%的GMV,这种聚集的坏处显而易见:
头部网红拥有非常高的议价权,比如张大奕就单独成立了子公司,她网店营收的 49% 都归属于她个人,如涵公司只能分到一半。
截至第三季度,如涵控股2019年三财季的净亏损已经达到了5750万元。有机构测算,单独考虑张大奕网店带给如涵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销售、履约、管理),这一块其实是亏损的。但张大奕是品牌,也是小网红的号召力,亏损也得“养”。
换句话说,如涵控股花费巨额代价只为了能够留住张大奕这个有号召力却对改善盈利没有任何直接作用的网红,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护城河的缺失。
除去网红层面,如涵控股对产业链的把控和跨出本赛道影响力扩大方面等建立护城河的业务培育和发展,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
回到斗鱼,虽然冯提莫的离开对斗鱼究竟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暂时还无法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主播的离开就让斗鱼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下跌10%,那么斗鱼的护城河也就无从谈起。
推荐阅读:旗龙